一、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攻关 (一)项目类别及资助方向 本项目分为五类: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2、农业高新技术研究 3、农业重点新产品开发 4、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5、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二)重点申报内容 1、农业应用技术研究 (1)主要农作物生物育种关键技术,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引进、试验与示范。 (3)主要畜禽遗传育种关键技术,畜禽良种选育、健康养殖及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 (4)优果工程精准化技术研究。 (5)旱作农业及农田节水应用技术研究。 (6)农产品保鲜、储运、精深加工及质量安全技术体系研究。 (7)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8)动物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畜禽重大疾病诊断、检测、预警及防治技术研究。 (9)农业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 (10)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技术及绿色果蔬生产技术开发。 2、农业重点新产品开发 (1)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双高双低油菜新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果树新品种选育。 (2)生物有机肥料及高效生物源农药产品。 (3)优质肉牛新品种、动物基因工程疫苗、高效畜禽饲料及添加剂。 (4)区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新产品。 (5)生物质能源新产品。 (6)新型设施农业成套设备、新型农业机械研制。 3、农业高新技术研究 (1)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研究与种质资源创制。 (2)畜禽胚胎工程和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3)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开发研究。 (4)现代农业设施及装备智能技术研究与开发。 (5)新型环保农用化学品及高效安全应用技术研究。 (6)大宗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追溯等关键技术研究。 4、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紧密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区域特色明显、技术水平先进、具有示范带动效应、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良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和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在当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附加值。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所在市、县(区、市)科技局组织申报,优先扶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涉农科研单位和科技型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具体要求条件: (1)有良好的基地建设基础,完整的产业链条及农业经济组织; (2)主要支持区域优势特色果品,畜禽集约化养殖标准化示范,特禽类、特种水产、草食类特种动物标准化示范,优质杂粮、珍稀食药用菌标准化示范,农村生物资源循环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示范等基地建设。其中,种植业示范面积500亩以上,养殖业示范规模牛500头以上、猪2000头以上、羊2000只以上,鸡1万只以上,农产品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 (3)具有研发能力和专业技术团队,建有相应示范基地和示范样板。 5、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建设。支持县(区、市)开展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的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建设,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已认定的陕西省农技服务大荔模式建设县(区、市),创建示范县。 (2)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建设。重点支持已认定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县(区、市);支持已认定的科技特派员参与程度高、带动农户能力强、主导产品科技含量高的科技特派员创业链;重点支持以法人科技特派员形式开展的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项目。 (3)农业科技培训。重点支持各地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工业科技攻关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 (1)高速宽带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2)网络化感知计算、多媒体计算、社会计算、普适计算等新型计算技术与应用验证; (3) 面向领域的大数据关键技术与应用验证 (4)高性能专用处理器、领域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艺可靠性与可制造性技术; (5)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大色域投影显示技术及实现原型产品; (6)物联网及新型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原型产品; (7)北斗卫星定位与导航及其应用服务关键技术。 (二)新材料技术 (1)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深加工关键技术; (2)光电材料制备技术; (3)热电材料制备技术; (4)新能源材料加工制备技术; (5)特种功能膜材料技术; (6)节能环保新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 (7)高性能碳纤维及碳复合材料; (8)新型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关键技术; (9)生态建筑材料,新型纺织材料技术; (10)航空航天、核能用新型材料; (11)生物医学材料、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三)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1)自动化、柔性化、精密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 (2)现代制造过程新原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 (3)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制造过程在线测量技术及仪器; (4)纺织和轻工业行业专用设备; (5)大功率风电设备和系统、特高压输变电设备; (6)重型机械加工技术及装备; (7)高速、高精度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 (8)面向行业的监控设备及控制系统; (9)运载机械及大型工程机械关键技术。。 (四)能源和新能源技术 (1)煤炭高效安全集约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 (2)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3)矿井重大灾害预警与防治; (4)地下废弃煤矿气化开发技术; (5)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研发 (6)新型高效能源转换与储存技术及产品; (7)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及产品; (8)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五)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 (1)产业化基地建设 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内围绕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开展的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2)大学科技园 支持大学科技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集群,提升专业孵化能力建设。重点支持大学科技园开展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老员工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设;支持科技金融、科技成果中试、产品试制和测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生产力促进中心 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专项行动的实施;支持生产力促进中心开展工业分包、节能减排、工业设计等共性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围绕区域和行业特色开展专业化服务。 (4)科技企业孵化器 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科技咨询、投融资服务、检测检验、人才培训、孵化服务网络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孵化器的专业化发展。 (5)科技文化产业 支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视听、多功能、多业态的数字化文化科技产业群和示范基地建设;支持创意设计、动漫引擎、网络媒体、印刷产业及数字出版业等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三、社会发展科技攻关 重点支持方向: (一)生物技术与新药开发 (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新药、合成类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 (2)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药物筛选、病毒疫苗、诊断试剂盒、口服缓释、控释、透皮吸收等方面的研发。 (二)现代医学及人口健康 (1)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防治技术研究; (2)我省地方病的成因机理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3)植物提取物及保健食品的研究。 (三)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1)重点矿藏的勘探开发技术研究; (2)陕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3)生态环境遥感本底调查及动态监测; (4)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减量化技术和对生态无害化处理技术,重点加强清洁生产、节水及污水资源化利用、垃圾焚烧和烟尘污染治理控制技术等研究; (5)环保在线检测、远程监测设备研发。 (四)科技惠民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应用与示范 (1)优先支持面向基层的体育运动康复器材、医疗器械、常见病和多发病高效诊治、生殖健康、中医药和民族医药、远程医疗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2)优先支持生态治理与恢复、大气等污染控制、饮用水保障、土壤污染治理、垃圾与污泥处理、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3)优先支持国家级、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民生领域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动一批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切实惠及百姓生活; (4)小城镇建设技术应用与示范; (5)绿色建筑及建材开发应用。 (五)公共安全 (1)气象灾害动态监测及预警技术研发示范; (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开发; (3)食品安全检测、监测、溯源关键技术研究; (4)开展交通参与者行为干预技术、车辆安全、运输组织技术、道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技术、道路交通管理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5)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深部矿井隐蔽灾害探测与治理技术,煤矿安全感知关键技术与装备,非煤矿山重大动力灾害风险辨识与防治关键技术与装备,化学品储运安全保障及化工园区安全生产管控一体化技术与装备,重大工业事故防控和救援技术与装备,多功能低功耗无线探测传感技术研究。 (六)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及优良品种选育研究 (1)大宗地道中药材规范化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2)珍稀濒危药材种苗快速繁殖技术。 (七)中药炮制及中药新制剂开发 (1)中药饮片炮制及贮藏技术研究; (2)治疗重大疾病及常见多发性疾病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 (3)疗效确切的医院制剂和以陕西特色资源为主的民间验方的深入研究。 四、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2013年度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拟资助的科学领域有数理科学、化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地球科学、材料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八个学科领域。 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设重点项目、青年人才项目、面上项目。 注意事项: 1、不受理在读研究生、申请单位的兼职人员申请的项目。 2、申请者同期只能申请1个项目。 3、有各类陕西省科技计划在研项目的负责人应在项目完成并办理结题手续以后再申请新项目。已经承担过两次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的负责人,一般不能再申请新的青年人才项目和面上项目。 4、申报项目实行限额: 上一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万元以上的单位申报重点项目不超过2项,青年人才项目不超过30项,面上项目不超过20项; 上一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0万元以上的单位申报重点项目不超过1项,青年人才项目不超过20项,面上项目不超过15项; 其它单位申报重点项目不超过1项,青年人才项目不超过10项,面上项目不超过10项;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可依托实验室申报青年人才项目2项。 (一)重点项目 重点项目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围绕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开展研究。申请项目需具备充分的预研积累和良好的实验条件,一般应以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申请者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截止2013年1月1日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 重点支持的几个研究方向: 1、新能源、新材料及装备制造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围绕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开展特殊新材料、节能材料、再生能源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 2、现代农业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遗传育种、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粮食安全、水土生态安全、主要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的研究。 3、水资源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开展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规律、矿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4、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立足西部,研究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分布、资源供给、环境优化、减灾防灾和人类与自然作用的耦合等重要基础性问题。 5、医药学与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针对我省区域环境特点,重点开展地方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解决严重性、广泛性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关键科学问题。 6、信息科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围绕高速网络及信息安全、高性能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技术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二)青年人才项目和面上项目 青年人才项目旨在促进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培养一批优秀科研创新人才。申请项目一般应是经单位资助培育的青年优秀人才主持的创新研究项目。申请人截止2013年1月1日男性年龄在35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40周岁以下,并已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 面上项目旨在促进学科发展,激励原始创新研究。申请人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已获得博士学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但未获得博士学位者,须有两名具有正高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研究期限一般为2年,申请者年龄以保证在退休前按计划时间完成项目研究任务,办理结题手续为限。 主要支持的学科方向: 数理科学 发挥我省在数理科学领域的创新优势,能够为其他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 主要资助:数理科学重要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数学、力学、天文、物理等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能够推动应用科学进步的前沿性数理问题和方法研究;与能源、信息、生命和空间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数理问题研究。 化学 紧跟科学前沿,围绕陕西的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为生命、材料、资源与环境、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创新性研究。 主要资助:无机化学与材料、生命等科学的交叉、融合、设计方法与合成路线问题研究;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发现和仿生合成研究;光电磁等功能新材料合成与应用新方法研究;精细有机化工数据测定、计算与模拟等过程研究;基于高选择性、高效有机合成反应和“绿色”化学有机合成的应用基础研究;生物质能源的基础问题研究;纳米分析、芯片分析化学研究及其在高技术中的应用;生命体系中的物理化学问题研究;电化学反映调控及新电化学体系的应用基础研究;高分子凝聚态物理新概念及聚合物结构和相变研究;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分离与纯化及对生命过程的影响;化学物理微加工过程与单元过程的优化及系统集成;化学催化反应过程的动力学问题研究;重金属、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效应及其生物损伤研究;复合污染的交互作用与化学过程、毒性机理、机制与控制原理研究 农业科学 立足陕西农林科技优势和需求,结合我省主要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特点,鼓励创新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主要资助:重要农业生物优异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主要动植物功能基因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遗传资源分离、鉴定新基因研究;动物干细胞形成分子学基础及调控、细胞凋亡和动物模型建立;农业重要生物灾害预警、发生机理及控制研究;新型生物农药与环境友好型的植物生长、发育调节机理研究;动植物激素作用机理、信号传导新技术;优质果蔬培育及深加工关键技术。 医学学科 针对我省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机理及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研究。 主要资助:干细胞分化机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生物遗传与发育的分子基础;细胞与分子免疫研究;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枢神经损伤与修复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药物成瘾的神经机制研究;心理健康和行为;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器官移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转归及防治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早期诊断和防治研究;重要传染性疾病、地方病的致病机理与防治研究;人类生殖及生殖健康的基础研究;新型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研究;新型纳米药物制剂及其载体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疑难性疾病的毒—效、量—效关系研究;中医药治疗常见病、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及诊疗与评价新技术研究;重要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与预防研究。 地球科学 立足陕西、面向西部,研究可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分布、资源供给、环境优化、减灾免灾以及人类与自然作用的耦合等重要基础性问题。 主要资助: 地球遥感新技术与方法融合研究;特殊灾种形成过程、机理及预测预报模型研究;地表圈层系统的结构功能变化机制及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污染物空间过程与环境、生物及生命效应的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演变、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研究;人地关系及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研究;陕北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效应与调控研究;成矿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涉及隐伏和难识别矿床的地球化学勘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关中地区地裂缝形成机理、地表沉陷与充填、重大灾害的预防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工程与材料科学 结合国家目标和陕西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围绕环保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与工程应用技术开发,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研究。 主要资助:金属及其合金的结构、表面与界面、杂质与缺陷的影响和控制、现代分析测试方法、原理和技术研究;增强、增韧、疲劳断裂、摩擦润滑、腐蚀和防护的新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新型信息功能光电材料、陶瓷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以及低维/纳米材料等合成与制备工艺研究;特种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环保及水处理材料、高性能薄膜材料与工程塑料等材料制备和加工成型技术研究;新型材料在信息、生命、能源与环境等学科中的应用基础研究;面向我省化石能源的科学开采和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精细冶金、灵巧冶金和高纯净、高性能、高附加值冶金、特殊冶金和材料制备技术研究;可再生及新能源发电、电能节约、高性能输变电新技术研究;高效精密加工新技术、新型微机电系统新原理、新方法、新装备研究;新型机械系统、机构制造过程及机械系统优化设计、数字仿真、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法;石油替代燃料和清洁燃料发动机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基于人与环境的区域、城市及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革新研究;复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新理论、结构健康诊断与修复研究;现代交通规划新理论、新方法与工程新技术研究;废气、废液和废渣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研究;生态用水和生态水文学及生态环境水管理研究;农业水土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新技术与环境影响研究;流域污染与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信息科学 围绕高速网络及信息安全、高性能软件技术、控制技术、电子与光电子器件技术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主要资助:复杂系统的建模和控制,系统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电波传播、电磁场瞬态特性、高精度高效率电磁场计算方法研究;微弱信号、自适应信号、多维信号处理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研究;高速光通信、光交换与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及其器件研究;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研究;纳米等离子体等新型电子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计算及其软件理论与技术研究;嵌入式智能计算方法研究;社会化感知计算方法研究;系统芯片(SOC)设计、封装与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半导体低维结构物理与新材料研究;基于量子效应的人工微结构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模糊识别与人工智能新理论、新方法与先进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先进制造工艺的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图像处理与系统成像技术研究;特殊环境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管理科学 为建立管理科学的学科基础,显著提高管理科学为管理实践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开展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 主要资助: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结合陕西企业/组织的管理实践提出的管理科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陕西金融安全综合管理与机制研究;区域协调发展与资源空间功能分异研究。 五、软科学研究计划 2013年度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项目分为两大类: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其中,重点项目为命题研究项目,申报题目不得调整;面上项目为选题研究项目,由研究人员从所列领域中自由选题,申报题目不得与重点项目重复。 (一)重点项目(命题研究项目) 1.陕西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调研陕西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分析影响加计扣除政策有效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2.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研究:分析创新型企业的内涵和确定创新型企业标准的目的等问题,研究提出创新型企业评价标准。 3.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立足陕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实际,以促进科技经济结合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重点围绕强化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等开展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4.大中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政策研究:以陕西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例,研究提出建立合理的股权和分红机制的对策建议。 5.陕西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市委书记、市长进高校、进院所”活动为例: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市委书记、市长进高校、进院所”活动的要求,结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研究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模式,并提出科技、经济需求与高校院所的技术、成果无缝对接路径,提出加快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策略建议。 6.陕西科研管理体制与科技计划体系改革研究:分析总结陕西现行科研管理和科技计划运行的经验和不足,提出适应陕西实际的科研管理和科技计划体系的对策建议和体系框架。 7.创新型人才评价、管理与服务研究:研究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提出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评价、管理与服务的对策建议。 8. 面向云服务的陕西电子商务突破发展研究:以云服务作为目标模式,研究陕西发展电子商务的突破路径,为陕西实现电子商务超常规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9. 陕西省上市公司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研究:调研分析陕西省上市公司的企业类型,空间分布,成长趋势,评价陕西省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产业竞争力,为陕西省上市公司制定发展战略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面上项目(选题研究项目) 1.科技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2.科技政策法规研究 3.农村科技、民生科技相关问题研究 4.科技管理与服务相关问题研究 5.科技人才、教育与科普相关问题研究 6.创新方法研究 7.其他与科技相关的重要问题研究 六、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计划 (一)申报范围 陕西地区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中,具有国内一流水平、能够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与成果支撑,以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发展潜力巨大的创新群体。 (二)重点支持领域 1、电子与信息:新一代高速宽带信息网络技术及产品、新型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及设备;软件工程及系统软件技术、面向行业的重点计算机应用系统和产品、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系统及产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各种专用芯片、新型电子元器件关键技术及产品;物联网及新型传感器关键技术及产品;卫星导航产品和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 2、新材料技术: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光电材料制备技术及产品;高性能碳纤维及碳复合材料;新型催化剂、电子化学品、精细及功能化学品关键技术及产品;航空航天、核能用新型材料;生物医学材料、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和系统;新型自动化仪器仪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高速高精度大型机械加工设备;系统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重大新型成套设备;控制系统及监控设备。 4、能源和新能源技术:高效能源转换与储能技术;煤多联产技术及产品;提高煤、油采收率的关键技术;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关键技术及产品;高效节能技术及产品。 5、生物工程及新医药:医药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新型疫苗、重大疾病防治创新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新型给药技术及药物新剂型、发酵工程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新型医用精密诊断及治疗设备、医学信息技术及远程医疗、生物芯片及产品等。 6、现代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遗传育种;畜禽胚胎工程和遗传育种技术;苹果、猕猴桃、核桃、红枣等优势果品选育和生产技术;农副产业精深加工技术与新产品开发。 7、自然科学:数理科学重要问题的原创性研究;数学、力学、天文、物理等基础学科交叉研究;能够推动应用学科进步的前沿性数理问题和方法研究;与能源、信息、生命和空间科学等学科交叉的数理问题研究;围绕陕西的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为生命、材料、资源与环境、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开展创新性化学与化工科学研究。 (三)不予支持的团队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申报团队,原则上不予支持。 1、与第一批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属于同领域、同方向的; 2、研发方向不属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急需的; 3、现职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兼任团队带头人的,以及团队带头人没有足够精力投入团队建设的; 4、团队带头人、核心成员等主要成员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的; 5、所在单位未承诺配套支持的。 (四)申报条件和要求 1、申报团队应具备《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管理办法》明确的基本条件。 2、申报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3、实行限额申报。在陕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申报指标不超过2项。 4、申报团队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 七、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及区域科技综合能力建设计划 项目所涉及的产业符合国家和陕西省重点支持领域,属于本地特色或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性强,对壮大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可与县(区、市)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 每县(区、市)限申报一项。同时承担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的县(区、市),在项目结题验收前,无申报该项目资格。具体申报要求参见《关于陕西省县域重点科技项目征集暨组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陕科计发〔2012〕139号文件)。 八、技术转移与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2013年度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建立完善全省科技成果转移体系,增强科技成果推广能力,实现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重点产业技术水平和重点区域科技服务水平。 (一)科技成果来源 列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并已通过验收或鉴定的成果;获国家或省级科技奖励的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具备转化条件的成果以及其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以上成果均进行了省级科技成果登记。在申报时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二)项目申报单位 项目申报单位原则上以技术转移机构为主要承担单位,技术支持和技术实施单位为参加单位。在技术支持和主要转移工作为同一单位的情况下,技术支持单位也可作为项目主要承担单位。 技术转移机构一般指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各类科技服务的机构。 技术支持单位一般指技术的供给方,如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 技术实施单位是指技术的需求方或技术的实际应用单位。 (三)优先支持领域 1、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先进技术; 2、工业节水和农业节水共性技术; 3、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和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4、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 5、动、植物新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的共性技术。 6、科技成果转移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九、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 2013年度“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开始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支持重点 1、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内研发机构的研发项目。重点支持具有独立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的条件和能力、有明确合作发展目标、能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和机构参与研发并在对外人才交流与培养、技术输出、引进消化创新等方面取得实效的研发机构的项目。 2、支持在重大装备研发、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项目。 3、支持以产品研发为目的、具有较好国际科技合作基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属于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的项目。优先支持以产品开发为目标、已引进海外科学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项目。 4、支持研究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热点问题的项目。 5、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二)申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项目属于我省科技重点支持领域。 2、合作目标明确、合作渠道畅通、合作伙伴可靠,并已与国外合作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 3、合作项目的最终产品市场前景良好;有较强的竞争力;具有快速实现产业化的潜力。 4、合作的成果和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促进科技与经济发展。 (三)申报要求 2013年度“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继续通过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系统实行网上申报,未通过网上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申报指南、《申请表》、“陕西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可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网站(www.sninfo.gov.cn)下载、查询。项目申报人按照要求填写申请书,并经项目承担单位领导审核签字、归口管理部门盖章后,由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归口管理部门将书面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十、千人千社与科技扶贫计划 (一)“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 该项目由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韩城市科技局组织申报,并协调组织实施。择优支持 “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示范县(区、市)。 鼓励各县区申报“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示范县。示范县建设标准:一是县(区、市)须有协调领导机构;二是当地须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三是方案、制度健全;四是县区已启动“百人百社百技惠百村”行动,对10个科技示范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和支持;五是派驻的首席农艺师工作须和科技特派员工作有机结合,带动农业产业效果好。该项财政经费主要用于为该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派驻首席农艺师,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解决技术问题,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产业优势明显领域,聘请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首席农艺师专家团队。 (二)秦巴山区科技扶贫项目 为了贯彻中、省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秦巴山区科技扶贫工作,省科技厅拟以产业科技扶贫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秦巴山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为抓手,积极推进“两联一包”工作,重点抓好汉中、安康、商洛、西安、宝鸡五市秦巴片区贫困县(区)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促进贫困户增收,示范带动秦巴山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承担单位必须为具有独立法人的事业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地点选择一个重点贫困村,项目带动贫困户必须达到50户以上。 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使贫困村达到科技扶贫示范村的标准。科技扶贫示范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产业明晰,区域特色突出;扶贫示范村贫困户相对集中;项目的示范带动明显,展示性强;村级两委会班子组织能力强;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科技需求。 |